培训招生
易学演讲
风水典籍
U
了解我们
nderstand us
当前位置:

                                                        

  风水:实不易也,不得明师登山指点,只凭看得几本书来,终是个“屋里先生”,谈动辄“左青龙、右白虎”,头头是道,让人以为“明师再世”;登山则“茫然一片”,不明究里:言“某龙入首,当立某向”。那哪里是“入首”,不过是“山凹”罢了。“咽”就更不必说了,“穴”后才有“咽”,所指的地方“穴”都没有,何来的“咽”也!

寻龙点穴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可以用之于建造阴阳二宅的具体地点和位置,这个具体的地点位置就是穴。龙的生气从龙的祖山一路剥换而来,到了山水交会之所结穴,就好象是一颗枝繁叶茂的瓜果蔓开花、结果。祖山是根,龙脉是干,枝叶是护从侍卫,过峡是节,果柄是束气,穴位就是果实。瓜果是瓜藤生气之所结,穴位是龙之生气凝聚的孔窍。根深、枝繁、叶茂的瓜蔓才能结出好果,真穴也只有真龙才可能结出。故经云:“根核若真穴不假”。


  
  龙不过峡则无脱卸,无脱卸则死硬矣!龙无过峡则为凶龙。书云:相地之法,固妙于观龙。观龙之术,尤切于审峡。龙的过峡是风水寻龙点穴中至为重要的地方,过峡处攸关龙的生死。龙美则峡美,龙真则峡真.能识过峡,方是高手 过狭峡,好象人的喉咙,是致使的地方,是龙的真气聚泄的地方,所以风水师地辩认过峡非常重视。峡也有吉凶之区别,蜂腰鹤膝最贵,忌风吹,水劫,所以真龙过峡必须有迎有送,有扛有夹,护卫周密,分水清晰,避免风吹水劫。如下是审峡定穴的几种情形。1、峡正出,则穴亦正,左出,则穴居左,右出则穴居右。2、正出斜过者,则穴亦正出而斜倒,侧出而正过者,则穴亦侧出而正倒。3、透顶出脉者,则穴居脚下,脚下出脉者,则穴居顶上。4、山护者,穴结山薮,水护者,穴结水边。5、去山小而无迎者,气将欲伏,其结穴于近处,去山大有迎者,气正发其穴必结在远处。6、峡中左砂短,则穴前左砂必先到,峡中右砂短,则穴前右砂必先到。杨公心境峡蜂后腰第三十九峰腰袅断似蜂腰,峡后真龙侧穴消,须用龙头来绕转,仍须翅足尽来朝; 有如侧月金弯状,或作钗钳瓜瓠描,朝乐随来皆拱换,自然财宝足丰饶。 开帐穿心而出,为稀有的贵龙,其帐须起两肩,两角分明,有带下垂。 若不中出,而由两角出,亦为大富小贵之格局,或其行龙虽是两角偏出,然自带仓库随行,此乃是主大富的龙局。 诀云:「正龙身上不生峰,生峰定主枝叶隆,惟有贵人穿帐多,贵人出入星高耸,峡中脱换更重重,穴结情形堪预度,龙行开帐方贵显,脉出穿心始为尊,一种数重为上格,偏脉偏出为下格。」

  龙法观星峰之后,莫切于审峡,峡者有如人之咽喉,龙之真迹所藏而真情反露。过峡者结咽束气为益要,多为鹤膝蜂腰.龙的过峡处可以为点穴提供佐证,当我们寻龙寻到结穴主山玄武山后,此时难以找到下穴的地方。就寻至后龙过峡处,看过峡处两边有何东西,若过峡处有水送,穴大都结水边。过峡处有田埂,穴大都结田边。书云:峡紫定知穴亦紫,红是巨门黄廉贞。过峡处是龙气经过的地方,龙气在峡中所结是何东西,当我们取穴开井时,挖出的也必然是一样的。如过峡处挖开是红土,穴位处挖开也必然是红土,过峡处有石,穴位处亦有石。过峡处有水,穴位亦会有水。总之龙气过峡时在峡中所结是何东西,挖开真穴也是差不多的东西,如果开穴时和峡中东西不一致,再去审查过峡两边是否有穴中之东西,否则可能是假穴。总之龙的过峡和穴位的关系非常紧要,因为过峡处为龙气真精收敛所结作的地方,而穴位亦为龙气孕育结作出口,两者自然有相同之理。

风水寻龙点穴中,龙在前行时不可能一成不变,神话传说中的龙贵在变化,而风水中的龙脉同样贵在变化,如果一条龙脉在前行中一成不变,没有起、伏、盘、旋这四种变化,龙脉无起无伏,也就是没有过峡的地方。山脉平平、没有曲直盘旋之势的直直而去,如尸体般僵硬死直,称之为没有生气的死龙,这样的龙没有生气,不会结穴,甚至不能称之为龙,葬下主退败灾祸。假如有过峡,但要到将近结穴时候起少祖山,龙脉所起山峰都是一个样难以成形,没有变出星辰之峰或华盖三台等,也说明龙气不旺,此处必难以点穴。在风水寻龙点穴中,龙脉的变换也叫做剥换。龙脉贵在剥换,剥换相当于龙脉的脱胎换骨,当龙脉跌断过峡后必要剥换出星辰之峰为贵。龙脉一路前行,会跌断过峡,然后剥换星体,最后入首结穴。

 

很多初学者很容易认错过峡,其实一句话【过峡如槽】即可说明过峡。
大概有:阴阳交接峡,或阴过阳接,或阳遇阴接;紧峡,气紧而小;阔峡,气阔而宽;蜂腰峡,中细无脊;鹤膝峡,中长有泡;穿田峡,高山落洋;渡水峡,如龙荫泉之类;崩洪峡,朋山为崩,过水为洪,要觅生成之石;日月峡,有太阴太阳;乾卦峡,或巨石挑成,或横冈生就;玉尺峡,王字峡,或土或石成形。峡之名,固难枚举。曾文迪诀曰:“峡偏峡正穴相因,砂短砂长机尽泄”。高低融结,皆中和,与咽法同。但咽过,踵而不断;峡大,断而该联。


《入地眼》一书有这么一首诗:

莫道高山方知龙,却来平地失真踪。


平地龙从高顶发,高起星峰低落脉。


高山即认好星峰,平地两旁寻水势。


两旁水界是真龙,水缠既是山缠理。


霜降水溪龙不现,春夏水高龙背见。


此是平洋看龙法,过处如丝或如线。


必须形迹明显落,渺茫无凭终不信。


高水一过即为山,低水一寸水回环。


只为时师眼力浅,便云此处好峰峦。


谁知高山落平里,退卸越多越有力。


祖宗父母数程遥,灰线但蛇寻脉脊。


隐隐隆隆须仔细,蛛丝马迹要分明。

如发如珠是真峡,一断一续莫离踪。讲的是平洋龙,平洋一突更为奇,活动尤须求束气。平洋龙的过峡之处与山龙不同,凡是平洋龙过峡两旁左右之水对锁形如八字,并无拽扯反逆之势。平洋龙的过峡愈多,龙身愈贵,凡是平洋龙过峡一般带有随身护卫,所谓护卫是指两旁砂水护送,平洋龙过峡渡水如获至宝(指过河渡江)水中必有微高之脊,水底之土必硬或有暗礁。